1、《采蒲台的苇》以抗战时期的白洋淀地区为背景,以质朴的笔触叙述了一个真实的军民抗日的故事。
2、在文中,作者采用了象征手法,用坚韧不拔的“苇”来表现那些英勇抗战的白洋淀人民,更是用白描手法来表现勤劳勇敢的白洋淀妇女在面对敌人时那种冷静与无畏的精神,同时也是对当地老百姓智慧的赞美和歌颂。
(资料图)
3、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团结对敌。
4、扩展资料: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
5、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者写了这样一篇借物赞人的文章。
6、文章在内容上主要借助白洋淀富有特色的芦苇来歌颂了白洋淀人民团结对敌,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志士的高度崇敬的情怀。
7、文章开篇就写到白洋淀到处是苇,人们依靠苇生活,点出了芦苇在白洋淀的平凡与普通,同时也说明了人们的生活与芦苇的密切关系。
8、接着文章介绍了芦苇默默奉献的品质以及纯洁清白的品格,由此作者转换笔锋,由物写到人,简略几笔就写出了12名妇女掩护干部和1个男人宁死都不出卖抗日队伍的事迹。
9、文章结尾完成了对主题的升华,尤其是最后一句话语,更是让人振奋,“没有!”,只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但在这篇文章中却是那么有感染力,这一句简短有力的话,表现了那个男人宁死不屈的精神。
10、这句话意蕴深刻,震撼人心。
11、整篇文章过渡自然,结构紧凑,字里行间又充溢着白洋淀人民奋勇抗敌的气概,宁死不屈的精神,达到了人与苇的完美结合。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上一篇 : 这位农民大姐火了!她的生活自带“表情包”
下一篇 : 每日看点!加藤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