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季度论坛(2023年中期)上表示,宏观调控的重点要针对经济生活当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重要的是帮助微观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出台宏观政策宜早不宜迟。
作为前国家统计局局长,宁主任对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看法,更契合实际、更具有针对性。眼下的中国经济,确实呈现良好恢复态势,特别是宏观经济数据,即便有些波动,仍然不能改变持续向好的积极趋势。
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持续向好态势的背后,又存在着宏观数据更好、微观数据较差,基建投资较快、生产性投资较慢,国有投资热情很高、民间投资积极性不强,大宗消费火爆、居民消费不㕵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宏观与微观之间还没有完全协调,微观恢复滞后于宏观恢复、民营经济恢复滞后于国有经济恢复的矛盾比较突出。
这也意味着,在经济恢复问题上,必须高度重视并有效解决宏观与微观不协调、不同步问题。否则,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全面恢复,影响经济进入有序的复苏通道,影响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广大居民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同时,还会影响民间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影响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者创业创新动力。
众所周知,无论是消费还是民间投资,一般都是表现在微观经济层面。因为,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都是直接面对消费市场、面对广大消费者的,他们生产的产品,也都是终端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十分紧密。因此,消费市场需求状况如何,广大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动力如何,直接关系到终端产品生产者的发展状况。如果市场兴旺,需求强烈,终端产品生产者的经营状况就会很好,生产经营就会十分顺畅,对就业等就能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直接影响乡间产品生产者的经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就会不协调。
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消费市场的状况并不是很好,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困扰着终端产品生产者,广大居民没有表现出良好的、充足的、积极的消费欲望。一方面,有的居民想消费,没钱消费。表现为消费能力不足,无法对消费市场形成有效拉动;另一方面,有的居民有能力消费,或不想消费,或不敢消费,前者是真正具有消费能力者,消费水平已经很高,没有持续消费的动力。后者则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地方政府则持续出台住房消费政策的影响,内心处于矛盾之中,人为压制了消费动力。
也就是说,消费市场不振,从居民的角度来看,有消费潜力可挖,但在政策上并没有完全具有针对性,从而影响了居民的消费动力和消费热情。尤其是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过度动作、过度刺激,对消费的负面影响正在扩大,稳定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要再出台刺激住房消费的政策,才有可能让广大居民重拾消费信心。
民间投资不振,也是当前微观经济恢复不佳,微观经济仍显得比较疲乏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民间投资不振,也与消费市场不振,需求不足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消费市场恢复较快,终端产品需求扩大,对民间投资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然而,从投资政策的选择来看,为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无论是宏观决策还是微观部署,都是侧重于基本建设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而很少为改善消费市场环境出台强有力的拉动政策。譬如将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钱,拿出一部分发给低收入人群,可能对消费市场、经济恢复的效应比基础设施更大。再拿出一部分直接用于发放消费补贴等,可能对消费市场的影响作用也会很大。一旦消费市场活跃了,民间投资者的投资欲望、投资信心就会增强,发展预期也会增强。
也就是说,过度投资基础设施的做法,应当纠正,应当转向重视消费市场、民间投资。因为,民间投资更多的是生产性投资、微观投资,对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大。如果不能调整,会让经济恢复处于更加艰难的境地。
所以,对经济恢复过程中的宏观好、宏观差,宏观恢复快、微观恢复慢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从而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有效帮助微观经济、中小微企业,让中小微企业也步入到有序恢复轨道,中国经济才能真正步入复苏状态。
上一篇 : 热门:拾金不昧! 这两个孩子捡到手机第一时间交给民警
下一篇 : 最后一页